椿芽洗干净放在一旁,还没下锅。
袁牧听见动静,扭头看了一眼,“醒了,椿芽你要咋做?”
“焯水,炒鸡蛋。”赵景清道,等袁牧炒的菜出锅,他这才上手。
不过片刻,椿芽炒蛋出锅。
就两个人吃饭,没往堂屋里端,支张桌子在厨房,吃饭更方便。
赵景清给他夹一筷子,“你尝尝喜欢吃不?”
袁牧一口吃下,味道怪怪的,但他能接受,袁牧道:“好吃。”
赵景清当即露出笑来,给袁牧又夹了两筷子。
吃完饭洗漱完,袁牧躺上床,赵景清想起有件事没干,拿出《三字经》来,“袁大壮,你还没教我读书。”
袁牧翻身坐起来,不想下床,招招手道:“你过来。”
赵景清在床边坐下,翻开书,袁牧下巴搁在他肩膀上,从上次教的地方往下读,“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温声细语持续半个时辰后停下,屋内烛光熄灭。
直至丑时过半,星火重燃。
忙活完,豆腐框装上驴车,赵景清往山阳镇内赶,而袁牧则赶回乐明村,两驾驴车驶向不同的方向。
卖完豆腐回到小罗湾,院门紧闭落锁,没出现昨日的情况,赵景清说不清楚心里是什么滋味,好似昨日袁牧的到来是一场梦。
在院里卸豆腐框,将驴牵入后院,叉两叉草料放入食槽,而后忙活做饭吃。
昨晚上的剩菜还在,赵景清准备剩饭剩菜,将就吃一顿。但想到袁牧的殷殷叮嘱,道他早起做豆腐劳累,一定要吃好睡好,赵景清打两个蛋蒸蛋羹,吃好吃饱。
泡上豆子,午歇睡一觉起来,赵景清拿出《三字经》,巩固昨晚上袁牧教的,读几遍后开始练字。
昨晚上只读没写,今天要多练一练,赵景清打算空出两天下午的时间,先将字练熟。
专注做事时,时间过得飞快,院门被敲响,大毛二毛兴冲冲摇着尾巴冲向院门,赵景清抬起头,看了一眼天色,才意识到李冬来送叶子。
他起身大步去开门。
李冬胆子大,天天来上门送叶子,和两条狗已经混熟,还敢往狗背上爬,哪有初次见时的害怕与不安。
赵景清暗自猜想,可能因为他叫小狗,所以才和两条大狗相处的如此愉快。
不用赵景清接背篓,李冬自个走进院子,放下背篓,将叶子倒进盆里。他是个勤快孩子,想帮忙洗叶子,赵景清没让。
院子里的水井大,摇一桶水起来忒费劲,赵景清不放心。
李冬在院里和两只狗玩,赵景清打水洗叶子,他洗得快,两遍淘洗完晾着,打算进屋拿铜板,抬眼便见李东看向屋内。
察觉到动静,李冬移开视线,不再往屋里看,低头握狗爪子玩。
赵景清便当做什么也没发现,进屋取出两个铜板,出来时看见李冬在往屋里看。
收下铜板,李冬习惯合掌晃动听它撞击的叮叮哐哐声,笑得像偷腥的猫,“谢谢赵阿叔。”
赵景清好奇问:“小狗,你赚钱的事儿和你阿爹说了吗?”
前边徐立秋来送椿芽,还问他咋李冬天天帮他们摘叶子,既然答应了李冬不说,赵景清只道这是他们的秘密,不能擅自告诉他,想知道得让李东自己开口。
徐立秋没再多问,和他唠两句家常便离开。
但赵景清猜想,徐立秋可能心里门清。
李冬摇摇头,“还没,我想多攒点儿交给阿爹,让他高兴。”
赵景清摸摸他的头,“乖孩子,你阿爹肯定高兴。”
住过来那么久,李家的情况赵景清心里有数。他家赵景清只见过徐立秋和李冬,但两家走动频繁,赵景清知道他家有一个上了年纪腿脚不好的老人,常年卧床。
李冬的爹,赵景清没瞧见人,也没人提及,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他自不会揭人伤疤,非得瞧他家的经。
两家是再普通不过的邻居,可乖巧懂事的孩子总能讨人喜爱,赵景清不免对他多出两分怜爱。
今日两次察觉他往屋里看,都是看桌上的纸笔,赵景清主动道:“你想读书认字吗?”
“想!”李冬眼睛一亮,随即黯淡下去,“可是我家没钱,阿爹种地养家已经很辛苦了,没有钱再让我去读书。”
赵景清道,“我正在学《三字经》认字,会写几个字,我教你咋样?”
“好啊好啊!”李冬跳起来,高兴不已。
学着袁牧教他那般,在学《三字经》前,先教会他写自己的名字。
李冬二字不难,赵景清会写。
笔墨纸砚贵,李冬小小年纪却很懂事,说什么也不用赵景清的,手指沾水在桌上划拉。
现在天气转暖,水痕片刻变消。
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李冬兴奋道:“赵阿叔,我会写自己名字啦!”
“真棒,写得很端正。”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