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奏折呈到皇帝面前时,正赶上皇帝心情不好,刚刚又被太子气着了的时候。太子明摆着软硬不吃,皇帝废他之心极坚,却不会在快过年时下这种旨意,只好暂时忍气放过他。回头瞧见有本奏折撞上枪口上,皇帝还不得把怒火都发泄在那几个闯祸的士兵身上么?!
本来这种小冲突,一年也会有几回,但这回既然撞在了枪口上,皇帝要发作,任谁也没辙。
于是,禁卫军那边,那几个涉事士兵的直属上司直接被抹了职,回家吃自己去了,涉事士兵本身自然也不例外。隔了一层的几个上司,轻的被罚俸,稍重一点的被降职,还有外调到地方上去的,最惨的一个被调去守先帝的皇陵了!他们个个都忍不住暗暗叫苦。
更糟糕的是,皇帝正在气头上,还勒令他们要尽快动身,十日之内就得离京,算算日子,他们顶多只能在家里过完大年初三了!竟是连一个新年都没法好好过。但这又有什么法子呢?皇命难违,他们除了抱怨生事的那几个人,还有害得他们受了池鱼之灾的京西大营士兵,以及把事情闹大的御史以外,也没别的法子可想,唯有老实收拾行李,预备出京,以后再慢慢想办法调回来。
京西大营那边也同样是一片愁云惨雾。涉事的士兵里,既有从前萧明德将军旧部的下属,亦有新来的宗室将军朱恪晌的亲兵。双方本来是有人好意替他们讲和的,结果摊上这么一件事,还讲什么和?双方的仇怨更深了,彼此都埋怨是对方引发了冲突,连累到自己身上。哪怕有萧琮想办法从中调和,那萧将军的旧部也不是很买账。
毕竟他忠于的是柱国将军萧明德,而不是萧明德之子萧琮。萧琮这位少将军虽说行事是为了萧家的前程好,但做儿子的忤逆父亲就是不应该!萧明德的旧部看萧琮不顺眼,自然看不上与萧琮格外亲厚的空降兵朱恪晌了。对于京西大营的大权,他一点儿都不想让出去。
于是,这位旧部力图保住自己的几个士兵,却失败了,只得想办法安排好他们今后的去处,回头再看萧琮与朱恪晌,心中怨气更盛。
朱恪晌也没得着好,虽说亲兵都是他带过来的,不在京西大营当兵了,也可以回东原王府二房效力,可他在京西大营过得不顺,如今身边再少了心腹,越发不称意了。他还收到了兵部加急下达的调令,要把他与那位萧明德旧部分别调往北方边镇,他去的是宣府,后者去的是榆林。两人起码都要在当地待足一年,美其名曰“历练”。
虽然听起来,宣府与榆林都是九镇之一,但前者生活环境更好,也相对更和平安稳些。有传闻说这是皇帝照顾宗室,怕他受不住边疆清苦,才给朱恪晌安排了这么个地方。只要他能在这一年里立下军功,一年后调回京城,就有足够的资格升职了。一年的边疆历练时间,分明是想要意思意思地给他拼凑出一份象样的履历,好为将来的破格提拔打好基础。这是对他的优待!
然而……宣府眼下太平无事,不象榆林时不时还会有小规模的战斗发生。朱恪晌都不清楚自己是不是能谋得一项军功,顺利在一年之后升职回京。若是这一年里,那位萧将军的旧部先他一部积累了军功,调回京城,那京西大营的兵权就没他什么事儿了!
更糟糕的是,为了填补他们两人外调后留下的空缺,兵部随后又下达了命令,临时调杭州将军金鹏入京接掌京西大营。这位同样是萧明德将军的旧部,但他是京西大营出去的,无疑比朱恪晌更有份量,更得人心。
他还跟调去榆林的那位萧家旧部,是多年好友,过命的交情,想必也更愿意与老友继续做同僚吧?
碰头
征调杭州将军入京的文书下达当日,萧琮在自己悄悄置办下来专门办某些不方便让人知道的秘事的小宅子里,匆忙召集了几位熟悉的朋友,开了个碰头会。
三皇子并没有出现。大晚上的,他还住在宫里,轻易出不来。要等到明年开春后,他正式开府成亲,才能光明正大地在皇宫以外的地方过夜。
不过三皇子的缺席并没有影响到这场碰头会的效果,萧琮身为他的嫡亲表兄和未来大舅子,足以代表他说话了。
萧琮首先要向所有人确认的是,他们行事没有任何疏漏之处,没叫任何人察觉他们已经跟三皇子与萧家一方的人结了盟,许诺了会支持三皇子争夺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
众人都觉得自家行事隐秘,周遭一切如常,不可能泄露了什么风声,反倒有些怀疑萧琮那边是不是露了痕迹?别的不提,萧琮一个已经外放到长淮卫的中层武官,哪怕是奉命进京出差,滞留了几个月,时间也太长了吧?会不会让皇帝、太子与四皇子等人起了疑心呀?
萧琮认为自己有足够的理由滞留京中,长淮卫那边都没催他,而他滞留的原因也是因为兵部行事拖拉,不是他的错,皇帝再怎么责怪也怪不到他头上,太子与四皇子可能会觉得不爽,但那又能影响到他什么呢?
萧琮与众人细细对过一遍,确认他们都没有露馅,那么原本寄予厚望的朱恪晌被外调,也同时失去了对京西大营的控制权,就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了。虽说这个变
情欲小说